在青少年心理咨詢中,青少年厭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帶來的后果是多方面的,襄陽心理咨詢,襄陽青少年心理咨詢,襄陽心理咨詢中心就來給大家解讀一下青少年厭學的心理因素。
一、動機缺失成為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
淺層因素:無動機。即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而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
深層因素:負動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里接受了某些錯誤思想,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個體生意且財源茂盛的家長們,往往在不經意間誤導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厭學而追求享樂。負動機的反作用力非常大,能持久而強勁地推動學生逃避學習,父母的苦口婆心、學校的軟硬兼施、老師的循循善誘,往往被抵消。
二、對老師的不滿產生消極情感遷移
學生由于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不滿,往往對他講的課也不感興趣,嚴重的對該課程也不感興趣。學生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不善于控制與收縮,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自己的手段來反抗教師。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學生對學習目的認識有關。一部分學生存在幼稚的認識,認為學習是為了老師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幫你學,讓你評不了優、得不了獎,認為不學就可以報復老師。
三、家庭因素帶來的情感饑渴成為孩子厭學導火索
有些學生由于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于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學生廣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兒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