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心理咨詢中心講述李俊一的前女友一直拒絕把他帶入自己的生活圈,也不讓李俊一和自己的朋友公布兩人的關系。李俊一在那段自己被全面否定的親密關系中,感受到的一直是消沉和痛苦。他當時陷在泥潭里無法自拔。李俊一曾經試圖和同學、朋友聊天求助,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有很多社交的成分在里面,沒辦法關注自我,最多是宣泄下情緒,然后我的狀態還是沒有改變。”直到李俊一走進了襄陽心理咨詢室。
襄陽心理咨詢師通過循循善誘的問題,讓李俊一回到原來的情景中,感受他當時的情緒,進而找到情緒產生的原因。李俊一慢慢地發現,自己之所以會開始這段親密關系是因為當時感覺孤獨,而憤怒、狂躁、不安等這些情緒,都是因為戀愛對象對他的否定、諷刺甚至是謾罵而產生的本能反應。
這些抽絲剝繭的分析,讓李俊一可以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這段關系,于是他漸漸回歸了理性,主動提出與女友分手。雖然現在李俊一也沒辦法十分淡然地看待這段灰色的過去,但是了解了這些糟糕情緒是如何產生之后,他最起碼可以做到和痛苦“和平相處”了。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像李俊一一樣在受到情感創傷之后向心理咨詢中心求助。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的咨詢教師夏翠翠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過去三四年,來咨詢中心求助的大學生人數呈井噴式增長,“基本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幅”。夏翠翠認為,大學生群體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縮影,物質生活的富足讓更多人開始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同學們對心理咨詢的認可度也在提升,“從平時的咨詢中就可以感受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主動說出自己的問題”。馬澤中也表示,過去,青少年都是被家長強制帶來咨詢的,而近三四年則反過來了,很多青少年會主動提出進行心理咨詢。
擅長大學生情感咨詢的夏翠翠表示,在北師大心理咨詢中心,情感問題排在大學生咨詢問題的第三位,但是沒有很明顯的共性,每個學生產生情感問題的原因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