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心理輔導老師教您調整心態輕松應對考試緊張情緒,
襄陽心理咨詢帶您告別考試綜合癥,
襄樊心理老師提醒家長朋友們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切記過分期望,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生與家長都必將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調整。既有考試,就有應試,這是考生無法逃避的現實。在這種情勢下,動員各方面有關力量來關心考生,為考生提供適當的心理幫助,從消極方面看,可以幫助學生減少焦慮、緊張、無能感等癥狀的產生;從積極方面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高考這一人生歷練,促進自身心理成熟與人格健全發展。由于高考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家庭愿景,所以從更廣的視角看,幫助學生順利應對高考帶來的壓力,也是關乎社會公眾心理安定的大事。
考生在高考期間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考試焦慮。考試焦慮通常被界定為“考生當預知考試結果對個人有重大意義時的一種害怕失敗的緊張情緒”。高考對于學生自我價值的認定及個人前途的重要性,由于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十幾年來的反復強化與渲染,早己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之近年來社會待業問題突出,導致我國高考具有“工作預分配”的隱性性質,這就又為高考的個人意義增加了砝碼。雖然有的學者強調要“淡化考試的社會比較功能”以降低考試對部分學生的消極影響,但這一觀點似乎不適用于高考,因為高考無疑是一種具有常模參照性質的選拔性、競爭性的考試,其明顯的社會比較性質往往會助長學生害怕考試失敗的情緒。以此看來,考生在高考中具有較高的焦慮水平,應是一種可以預料的心理事實。
適宜的焦慮水平有利于學生調動自己的各項身心資源,保持考場上的專注狀態;過高的焦慮水平,求成心切,過分地害怕失敗,則只會干擾考生學業能力的發揮。在對考試焦慮進行心理調整時,可考慮以下一些要點:
其一.幫助學生形成對考試的正面接納的態度。 盡管目前我國考試制度與方法還有許多不盡于人意之處,但我們還是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考試的作用,以正面的、坦然的態度對待之。從學生個人學習與成長角度來看,考試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向學生提供了關于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反饋信息;是學生獲得強化、激勵的重要來源;有助于養成學生的獨立性與責任感。參加高考并把高考結果作為一種現實來接受,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與適應存在廣泛個別差異的現代社會,培養現代人所需要的競爭精神。相反,如果考生對考試抱抵觸或對抗情緒,而又被迫去應付高考,這種矛盾態度只會增加其內心沖突、煩躁和焦慮。
其二.要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首先要緩解家長的焦慮。 由于“文革”或其他原因未能上大學的家長迫切希望孩子能圓自己的大學夢;身為知識分子的家長,強制子女填報名牌重點大學,希望子女能繼承“家風”;復讀學生的家長辭去工作長期陪孩子復習,擺出“背水一戰”的姿態。凡此種種,家長嚴重的焦慮情緒都會無形地感染給子女??梢姼改竿菍W生考試焦慮的來源,保持家長對子女高考的正常心態,是緩解學生考試焦慮的關鍵。
其三.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實施認知輔導。 需要是人的情緒的基礎,而認知對情緒產生起中介作用。為要改變考生的情緒,必須改變其非理性的觀念。如“今年高考,我是非清華、北大就不讀”、“我必須考取清華或北大”就是一種絕對的、不變通的非理性觀念。應把這一觀念改述為“今年高考,我希望通過努力,能考上清華大學”這樣一種理性觀念。根據前人研究,學生考試焦慮的心理來源有四個:一是擔心自己對考試準備不足;二是擔心考不好,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利;三是擔心考試結果會對個人的自我概念形成威脅;四是擔心自己未來的前途。在作認知輔導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焦慮的個別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其四.創設有序的、寬松的工作環境。 對于焦慮水平高的學生來說,目標與計劃的局部改變、時間的細小變動、發現某部分內容復習有遺漏,文具準備不充分等,都可能引起慌亂與煩躁。井然有序的、穩定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有利于考生情緒的安定。在家庭和班級中,創設寬松氛圍,減少壓力信息是必要的。否則會有意、無意增加考生的焦慮情緒。例如,考前或考試期間父母對于女在生活上的過分照顧,有時候會被子女視為“父母高期望”的暗示,從而增加其心理壓力。又如,當考生向父母訴說對考試的擔憂時,有的父母會說:“你應該有充分的信心,沒有問題,我們完全相信你一定會考好。”這種盲目樂觀的保證只會加重子女的壓力:他們原來只擔心考不好,現在卻又多了一層焦慮:擔心自己讓父母失望,愧對父母。此時父母正確的反應該是現實的態度:“雖然我們也有點擔心,但我們相信你能克服困難,取得較好的成績。”
其五.利用積極內在對話的暗示作用。 所謂內在對話是一種自己說、自己聽的自我溝通過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行為表現??荚嚱箲]程度高的人,往往受自我貶抑的內在對話影響。如“我缺少數學細胞”,“上一科數學沒考好,后面的科目沒有希望了”等。為降低失敗的預期造成的焦慮,考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默記一些積極的內在對話以便考場使用:“面對這些問題不需要慌張?!薄昂茫∥矣肿鐾炅艘活}?!薄凹芯ψ龊眠@一題,不必考慮別的?!薄斑@一道題我不會做,可見難度不小,別人也未必知道如何做?!薄坝悬c緊張不要緊,根據過去的經驗,一會兒就會不緊張了。”
學生考試焦慮可能是以前教育環境和個人失敗的產物。學生整體考試焦慮水平的降低,有賴于教育及考試內容、方法的改革。允許復讀生參加高考,目的都是給每個人提供多次機會。擴大招生規模,使更大比例考生有錄取的可能,以減少考試失敗的威脅。教育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報考不同層次的學校,增加成功的可能。平時教學中,注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積累成功經驗,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