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西典即將拉著“蝸牛式”的孩子去散步您準備好了嗎
心理咨詢師 梁玉瓊
每個問題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這是我從事心理醫生工作后從大量問題孩子個案中發現的共性。同樣,在我所接觸的眾多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都可以從父 母身上找到原因。中國父母極少有不為孩子著想的,只是好心未必能辦好事。聽聽下面的語言自查一下看看能對上幾條:
1、命令、控制、威脅、警告:你給我閉嘴,不許說話......現在就回去把沒有完成的作業寫完,否則就別想睡覺,不允許你和朋友出去玩,如果不聽話就別 回家了。趕快把你的房間打掃干凈,要不然就不要吃飯,再不起床,有你的好果子吃,看我怎么收拾你,我警告你不許哭了......
2、嘮叨、說教、埋怨,數落: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么做才對,你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老師頂嘴,要好好讀書,將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否則就要撿垃圾,你按照我說的去做肯定沒有問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主動地給老師承認錯誤,好好的檢討自己。
3、評價、指責、否定、貼標簽;你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熱度堅持不了多久,早就知道你考不出好成績的,就是你的錯,說再多也沒有,做事從不想清楚,丟三落四的,就是你做的不對,還不承認......
4、講道理、說事實、研究分析、理性表達:只有考上大學才會生活的更好,要好好用心讀書,這件事情你如果聽話就不會這么麻煩了,你不聽我的,怎么樣?老師是不會出錯的,你這個年齡只有好好地念書,否則什么事也做不了,你怎么搞的?
5、比較、打罵、挖苦、嘲笑:你看人家小明多聽話、多乖啊,你再看看你,別再說大話了,就你那樣子還能考出好的成績,考了這么點的分數還有臉吃飯,就知道哭,你還有別的本事嗎?你的言行太讓我失望了,你個笨蛋。
6、審問、懷疑、明察暗訪、大撒把:你什么時候開始不想上學的,怎么不早說,真的是你做的嗎,我才不相信呢?我問過你的老師和同學了,他們都這么說,你昨 天放學以后都干什么去了我跟蹤你好幾天了,老實交代吧!以上6種錯誤的語言模式成為了親子溝通的障礙,當父母開口說話的時候就已經給溝通設置了一道屏障, 這道屏障阻斷了感情的紐帶,讓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
把孩子看成獨立的生命個體。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放下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延續的想法,就要在觀念里摒除諸如“我是你爸,你得聽我的”、“媽曾經有個夢想未能實現,希望你能去達成”、“我生了你、養了你, 你就得按照我安排的路去走”之類的潛意識想法。給孩子生命并非孩子的請求,視養育孩子為自己的義務而非給予孩子的恩情,故而我們沒理由將“父母的恩情”作 為資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人生之路。自己的意愿與父母的意愿發生沖突是我接觸到的許多學生痛苦的根源。將孩子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引導大方向而不 教導具體怎么走,還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靈魂,相信孩子可以走好自己的路。
無條件積極關注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穩恒的關愛。無論孩子聽不聽話,父母都愛你;無論孩子成績好不好,父母都愛你;無論孩子身體健不健康,父母都愛你;無 論孩子將來貧窮或富裕,父母都愛你;無論孩子走的是正道還是誤入歧途,父母都愛你……讓孩子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愛無時無刻都在身邊。
要懂得如何愛孩子,就先懂得如何愛自己。自己悲觀消極,如何讓孩子樂觀積極?自己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自己沒有興趣愛好,把全部心思 都放在孩子身上,如何讓孩子輕松地玩樂?自己對待工作不上進或抱怨勞累,如何讓孩子好好學習熱愛學習?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會無形中影響孩子,這 種影響,身教大于言傳。
孩子之間不做盲目地攀比。作為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拿我們去和別人的父母比,所以,也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 的孩子的長處;父母不希望自己工作中犯了錯誤,就有人劈頭蓋臉地指責,甚至對人不對事地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所以,也請孩子成績有波動時,不要妄加責備, 更不要懷疑孩子的學習潛能;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肯定,自己的主意被別人無視,所以,也請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及時的肯定,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自 己試著去理解,理解不了也予以尊重,而非笑話或無視……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很糾結甚至很無奈的時候,但是,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 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看過不少母親的QQ、微博、博客的圖像,將自己的孩子作為圖像的較多,將自己與孩子的合影作為圖像的也多,將一家三口的合影作為圖像的就較少,將自己與 老公的合影作為圖像的就更少了。這樣的行為自然無所謂是對是錯,但在潛意識里流露出了對家庭成員重要性的判斷。將自己排在第一位,可能作為父母的很多不愿 意承認,或者不愿意這么做,但我也認為自己當是排在家庭首位的。不少夫妻,在有了孩子后,就將孩子看得比另一半更重要;甚至在有的家庭里,母親可能還會有 意或無意地與孩子聯盟,抱怨孩子的父親。這樣的母親哪怕盡全力愛孩子,都不會讓孩子內心擁有純粹的幸福感。在一個家庭里面,最希望父母和睦家庭完整的就是 孩子。父母之間不和諧恩愛,就是孩子最大的悲哀。為什么有的孩子會經常生病?因為他發現自己生病時,父母不會吵架,會一起來關注他,于是,他寧愿折騰自己 的身體來看到這樣幸福的場面。
我們的孩子剛剛送到少年軍校,我接到最多的電話就是,我們的孩子這2天怎么樣?您希望孩子能怎么樣?孩子在家的時候,喊他不理您,叫他次數多了翻眼睛,有 時候甚至是摔門而去.....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您是“恨鐵不成鋼,很女不成鳳”啊!現在剛剛離開您2天,您卻又忍不住牽腸掛肚了,之前孩子在家的時候我 們都在做什么呢?目前剛來的學員我觀察,鐘裕比較固執,不太善于和他人交往,有些內向;張瀟樂內心比較堅強,但看起來比較害羞、膽怯;李皓毅比較有耐心, 性格活潑,感情比較豐富;郭明強,愛說大話,有點小賴皮的感覺,我做不到的或者我想得到的會哭著喊媽媽快來幫幫我;李宇航有些不自信,您給他講話頭是低著 的,提示要學會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抬一下馬上又低下來了;胡伶俐,每次到外面都是瞎跑,比較自負她說了一句很雷人的話,“我有些時候在折磨我自己,實際 上更是折磨我父母”;陳逸飛,比較內向,不吭聲,心理年齡和他的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李虎,看起來比較傲氣,也還比較囂張,眼中沒人;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的孩子似乎比別人家的孩子費心些,這也不是什么壞事,這也許是上帝專門給我們安排的任務,牽著蝸牛去散步,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 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
讓我們一起放慢急促的腳步,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去成長去領悟生命的快樂和幸福!
襄陽市西典心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