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過很多家長的抱怨,也看到過很多網癮,行為矯正學校的案例,孩子在學校里表現很好,回家一段時間后故態復萌,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在學校中心理和行為都得到了矯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少年管教學校,襄陽叛逆孩子學校,襄陽問題少年學校認為換個環境糾正青少年行為習慣。
我們需要從關系的概念中尋找答案,在任何關系中,問題的出現絕不是僅僅是一方的責任,特別是親子關系,心理學上有句名言:任何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問題,都來源于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果孩子受原生家庭影響出現了行為障礙,請相信一定是孩子在用特立獨行的行為呼喚心中的“需求”。如果這種缺失在關系中持續存在,那么各種矯正幾乎無法扭轉這種需求的慣性。
很多求助者會跟我提一個問題:心理問題是否會遺傳?我爸爸就失眠焦慮,我也這樣。我的回答:與其說遺傳,不如說是環境的影響,因為你長期處于這種氣場中。是否看過很多出去散散心的情境?散散心會好很多,但回到沒有變化的“固態”中,那就極有可能會“復萌”。
我們的建議是,孩子的矯正固然重要,但家長的改變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家長的心理咨詢比孩子的更加迫切。在孩子矯正的同時,家長也需要改變,雙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共同滿意的結果。
導致出現雙方無法交流,誰看誰都不順眼的根源在于互相要求,從沒有一方從自我要求開始嘗試改變,如果這些建議您能聽進去,請試著主動找咨詢師談談,特別是家長。從自我改變開始,試著影響并改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