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從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初級中學傳來消息,該校女生龔雪經過軍校半年的教育訓練,重新回到原來的校園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僅告別了長期“胃病病號”的身份,而且數學成績在學校組織的期末考試中提高了整整38分,家長欣喜之余大為不解地講道:“過去每個暑假都讓孩子參加各種文化補習班都沒有什么大的成效,如何在軍校僅半年時間,在很少補習文化課的情況下,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現象及癥狀] 14歲的龔雪在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上初中二年級,因“活潑好動,暴躁叛逆”,“人高馬大”身高1.7米的她在校經常坐不住,不聽講,不做作業,一個女孩子還不時與他人打架斗毆,家長經常被老師叫去“單個教練”,還因“胃病” 經常復發遲到、早退、曠課,不能正常上學,這期間家人多次帶她到醫院檢查,卻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因不時違紀不能正常上課,學校多次勸她轉學休學,為此,家人茫然失措,無能為力。
[原因及分析]第 一,青春期綜合征。"青春期綜合征"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種生理失衡和由此引發的心理失衡病癥。指的是在青春發育過程中所出現的生理與心理失調的總和。其根源是性激素的急劇增高,自我意識的迅速增強,挫折的強烈反應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故又稱青春挫折綜合征。由于她的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遭老師的“白眼”,在家又有受到父母的斥責,沒有成就感,價值感,極度壓抑自卑,因此,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采用瘋長身體、實施暴力或生病患病等來引起父母老師同學的注意,也算刷刷“存在感”。
第二,父母教養模式的不當。由于龔雪的父母都在做生意,平時忙于工作,小時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陪著長到十二歲,孩子漸漸長大后,父母也是聚少離多,孩子幼時缺乏的"陪伴"的心理營養,要靠后來的不好好上學,沖動惹事等來折騰來補償。再者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后,主要是采用說教、指責、打罵的方式進行,在增加矛盾,惡化關系的同時,也讓孩子在心靈上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讓孩子變得自卑、沖動、暴力,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心理營養的缺失。媽媽總是嬌慣溺愛孩子,一味不加原則的滿足,低三下四的"討好","只要去上學,讓媽媽干什么都行";爸爸高高在上,怒目金剛。所以,孩子對媽媽看不起,與爸爸見不得,盡管爸爸媽媽苦口婆心,好話說盡,孩子只好用大腦語言意識層面"表達決心,改正錯誤",心靈潛意識層面卻"無動于衷,依然故我"。孩子缺乏心理營養,哪里又能健康地成長呢。
[方法與對策]一是培養好習慣。我國教育專家葉圣陶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心理學也有一個公式,習慣――性格――命運(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軍校,老師教官從點滴入手培養她的好習慣,為她找來《習慣決定命運》的書籍,一個月里反復一同閱讀,記筆記、思考,寫心得,培養她閱讀的習慣;在生活中也是手把手教她,比如洗衣做飯,挖地種菜、讀書寫字,思考演講等,有道是習慣成自然,習慣養成到一 定的時候,它會融化進孩子的生命節律之中,是恒定不變的,會伴隨著孩子的終身,受益無窮。
二是增強責任感。老師教官注意給她輸入“六大心理營養”,即無條件地接納,生命至重,安全感,肯定、欣賞、贊美、認同,學習、認知、模范,選擇的自由,平時不說或很少說“你不行”,“怎么又犯錯誤了”等類似的負性詞語,每天朗讀“沒有責任,就沒有尊重”的對視詞;背誦“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感恩詞;讓她負責帶教新入學學員的衣食住行;培養他當班長負責班級管理提高管理協調能力,在責任承擔中激發主人翁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是胸懷感恩心。美國科學家愛因斯旦曾說過:“為他人而活的生命最崇高”。在她“胃病”復發時,軍校的老師教官噓寒問暖,不厭其煩地帶她到醫院“看病”,并且采用身、心、靈的技術處理她的“病情”,使她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為此,她的媽媽甚是感動:“我們當父母的在她‘生病’時沒有做到不離不棄,而軍校的老師們做到了。”軍校還經常帶參加當地參加農家勞動,到養老院為老人服務,到市區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定期安排她給父母寫信并參預家務勞動,在融洽親子關系的之際,體會父母的不易。同時,在教養模式上,軍校老師通過家長會、案例治療、上門走訪等形式指導她父母步調一致,督促她父母學習一些心理學常識,學會從潛意識層面改變孩子,多和孩子交朋友走進她的心里,身教重于言教,說教恐嚇等大多是在講道理意識層面,它的能效很小而且可變,而與孩子一同閱讀思考,探討問題,做游戲,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鍛煉身體等,都是在潛意識層面改變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與其在說教上費口舌,何不在行動上做表率!
[啟發與思考]龔雪的變化告訴我們,表面上看,軍校沒有在補習文化課上做更多的工作,也沒有給她講過多的“道理”,僅是抓抓習慣、責任、愛心什么的,但聰明的家長知道,這是孩子成長的“根”,是他們的“魂”,是他們今后人生大廈的“基座”,教育孩子應該遵循四項原則:愛和規矩原則,不占有原則,情商先于智商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原則。只有翻過習慣、責任、愛心三座大山,才能成就孩子未來的學業、事業、偉業,任何想通過投機取巧,急功近利,諸如“只抓學習,不做家務”、“只講道理,不去垂范”、“只想結果,不要過程”等手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和做法都是異想天開,白日做夢。與其只在文化課上、背古詩上、數理化上、補習班上、xyz上“畢其功于一役”地培養智商,不如苦心孤詣,持之以恒抓好孩子習慣、責任、愛心等情商培養,最后,你會事半功倍,兩全其美。因為,做事是“一陣子”,做人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