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心理學領域,多動癥的孩子心理治療主要是采取認知和認知行為療法,要想多動癥的孩子有一個好的調整和治療,施教者主要做到“七心"。
?(1)要有平常心: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必須切合實際對于多動癥兒童的要求,不要像對待正常兒童那樣嚴格,只要他的多動行為有所控制就可以了,不應過于苛求。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讓他學會堅持。不要因為他不會數數不會彈琴就把他說成笨小孩,不給孩子壓力,讓他輕松成長。
(2)要有感恩心。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個被咬過的“蘋果”,她考驗我們的愛心和意志力,正如《爸爸愛嘉禾》中所說“我只要看到嘉禾就很幸福,因為他是我兒子,和自閉癥無關 ?",為此,北京大學學者周國平學者頗有感慨"悲痛的極限是哭著笑著,笑對人生最悲慘的苦難,人因此而成了半神。成為半神已經是苦難之子的最高成就了”。 要提高孩子的認識,讓他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行為;要制訂一些簡單的規章制度,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讓孩 子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
(3)要有責任心:責任重于泰山!要把多動癥孩子過多的精力引導出 來,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如打球、跑步、跳遠等,如有條件,應安排他們做一些室內活動,使他們把過多的精力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 進行活動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危險。如看畫冊、聽故事。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可有意識地讓他下棋、畫畫等,鍛煉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學習做 事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疲勞。孩子做事時,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擾的影響,如別人的交談,窗外的聲響等都會使孩子放棄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家長對 孩子做事要多關心和指導,教他善始善終做好每一件事,堅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且不半途而廢。
(4)要有事業心:榜 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老師要做事業上的強者,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孩子感受到人活著的價值。同時,父母要注意協調好關系,關系不好也是引 發多動癥原因之一,什么時都不要失望和絕望,教給他沖動和吵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可以陪孩子一起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 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以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能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如果兒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鼓勵、以 利于強化。
(5) 要有自信心:要培養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條件時,應爭取醫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合作,共 同搞好教育。對于這類兒童,應耐心反復地進行教育和幫助,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行為療法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 為的一種方法。當出現適宜行為時,求得鞏固;當出現不適宜行為時,要加以糾正或暫時“剝奪他們的權利”,這樣就會促進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以注意力不集中 作為“靶”癥狀,把患兒在家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次數記下來,如果次數減少了,就加以表揚或給予獎勵,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各個家庭 的具體條件確定,如答應星期天帶孩子去公園等。
(6)要有好奇心。要把多動癥的孩子當成藝術品來欣賞,當 成一本好書來閱讀,著眼孩子喜歡的東西,和他一起游戲,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使他的注意時間加長。比如當孩子喜歡畫畫時,你應該給他充足的空間,甚至可以 和他一起畫。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矯正治療孩子的多動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耐心地對其教育引導和矯治,切不可采用打、 罵等粗暴的手段,否則不但不能達到矯治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7)要有同情心: 父母既不能歧視、責罵或毆打他們,也不能以“病”為借口而過分遷就,使他們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嚴格要求。父母要主動與學校老師保持經常的 聯系,相互反饋信息,共同促進患兒的好轉。要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應培養這類兒童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要按時,睡眠時間要充足。如果他們看電視影 響了學習和睡眠,家長不應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