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卓 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而負面、消極的思維行為模式會阻礙我們發展、成長。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些學者就曾指出,以下8個壞習慣,是人們走向成 功常見、主要的絆腳石。
恐懼心理。很多人不愿行動,可能并非任務有多難,而是自己嚇自己。"做不好怎么辦""別人會怎樣看我""這次失敗就完了"……這些畏懼限制了我們的行動,加速了放棄努力,讓人不戰而敗,錯失許多成長機會。實際上,大多數事情并不會有什"恐怖""不可挽回""毀滅性"的后果,不必過度放大威脅。不妨逐步將自己暴露于恐懼的事物中,慢慢學會適應。還可以通過完成小目標來積累成 功經驗,以提升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
拒絕學習。知識無法更新、技能逐漸退化、視野一再收窄,如果你超過3年不學新東西、不嘗試新挑戰,那必然會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職場和生活環境,失去優勢和價值。持續學習不僅是為了進步,還能帶來新體驗、新感受,因智能發展感到愉悅、驚喜。建議不論多忙,都要給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任何領域的嘗試都可以,盡量將興趣愛好和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學習時間、場所好固定、規律,增加學習的慣性;減少身邊的干擾物,如遠離手機、電腦,加入學習小組等,都有助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分鐘熱度。做事做一半不僅影響此次任務的完成度,還會慢慢形成一個負面的自我認知,即"我就是那種總是做不完、做不好的人",從而降低自信心和行動力。所以,要進步、成 功,定要追求"完成度",體驗"完結感",定的目標要做完,這樣你才會相信自己是個有定力、有恒心的可靠之人。建議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作為方向,制訂清晰、可實踐的計劃從短期目標開始,一步一步形成堅韌的毅力。
害怕拒絕。人的成事、成 功離不開與他人打交道,害怕受到負面反饋是很多人無法發展人際關系的主要原因。要克服這種把他人當成洪水猛獸的心態,可以嘗試從小規模、低風險的社交活動開始,逐步建立正面的社交經驗。同時,練習自我肯定的技巧,如正面自我對話,增強內在自信。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被拒絕的情境,提前準備應對策略,減少實際遭遇拒絕時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