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戒網癮學校不打不罵輕松為孩子戒掉網癮,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開始步入網絡時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的生活因之受到影響,整個世界也因它的出現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這個世界帶來利益與優點的同時,也帶來不小的弊端。青少年已經成為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網絡虛擬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還在網絡的各種誘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沉迷于網絡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為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過分沉迷網絡形成網癮,不僅影響了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而且給社會帶來巨大危害。
一.
襄陽心理咨詢老師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現狀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顯示,城市網癮青少年逾2400萬,城市與農村青少年網民中的網癮比例相近,估算我國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的人數大約為3329.9萬人。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發達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分別為8.1%、8.7%、8.3%,而在貴陽、銀川、拉薩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的比例分別為31.8%、20.5%、13.7%。
二.青少年“網癮”現象的原因
(一)學校因素
在網絡社會的大環境下,電腦和網絡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導,學校只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基本應用技能,卻沒有真正教會他們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中學生則更多地是把電腦和網絡當成一種娛樂工具。校園生活大多單調乏味,容易使學生將娛樂的重心轉向網絡;老師授課內容缺乏趣味,與精彩的網絡世界相比吸引力略顯不足。另一方面,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當學生“學習上經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師和同學的理解。為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現實時,往往就會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和快樂” ,來宣泄平時的壓抑情緒。
(二)家庭因素
當前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式獨門獨戶的家居結構為主,不利于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伙伴交流,只好將興趣轉向對網絡的依賴。許多家長又過度控制,對孩子期望值非常高,對孩子管教嚴格、懲罰嚴厲,孩子的成才壓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虛擬空間找滿足感和成就感。還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父母過度放任,忙于自己的事業,缺乏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使子女倍感孤獨,從而被互聯網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網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戀于網上的互動生活,習慣于去網絡世界尋求感情寄托。研究發現,有網絡成癮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環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諧因素。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如果父母有著不良的行為,如生活懶散、自由、喜歡酗酒賭博、使用暴力或有犯罪行為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久而久之,青少年不滿足這種壓抑的家庭環境,就容易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家庭的溫馨和朋友的關愛。
(三)社會因素
據調查,在我國現有的8700多萬網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經常光顧色情網站。盡管我國已經實施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但在各地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網吧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但是網吧遍布大街小巷,在實踐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學校周圍的網吧,夜間12點以后照常營業,為學生提供包夜上網服務。富有互動娛樂性的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室對中學生有著強大誘惑,促使他們將網吧當作樂土。
(四)自身因素
1.強烈的好奇心
青少年時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地走向成熟,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并且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事物敏感且易接受,網絡虛擬的社會環境、自由的論壇方式和豐富的內容,極易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提供了實現自身需要的最好舞臺。當他們在虛擬世界里一次次獲得快樂與滿足時,便會希望重復獲得。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動期,心理不成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尚未定型,自律性和控制力較差。他們一旦上網,便難于抵擋網絡的誘惑,被網上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所吸引,結果便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2.從眾心理
青少年時期還沒有形成穩定、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行為很容易受到同輩群體的影響。網絡的廣泛普及,各種娛樂節目和精彩的網絡游戲便成了同學之間交流和議論的主題。如果對此一無所知或沒有興趣,就會發覺自己不能與同學之間正常交流,越發覺孤立。于是也開始接觸網絡,在此過程中就會易被網絡中的消極內容所吸引。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和鑒別能力,在大多數人的影響下逐漸地上網成癮,甚至一發而不可收。
3.逆反心理
青年時期正處于自我意識和心理發育的成熟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表現尤為突出。很多青少年認為敢于挑戰家長、老師是一件很酷的事。也許剛開始時他們并沒有很癡迷網絡,可是當家長、老師每天不停的告誡他們不要上網、不要迷戀網絡,甚至學校也開始三令五申禁止上網時,青少年們幼稚的逆反挑戰心理卻促使他們毫不在乎的繼續沉溺其中,最終難以自拔。還有就是,現實生活中,忽視自由、平等和個性展現的教條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顯不適應青少年階段自身發展的規律。生活和學習的壓力越大,這種逆反心理就越強烈,使得青少年極易在輕松的網絡環境中尋求解脫與滿足。
4.自控能力欠缺
在青少年成長、成熟階段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對于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網絡世界里的自由性、平等性和開放性,正迎合了青少年的這種心理。但由于他們的心理行為正處于變動時期,自制力與自律性較差,因而一旦上網便難以抵制網絡的誘惑。由于虛擬網絡充斥著大量垃圾信息和虛假咨詢,對于身處社會邊緣、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來說,對網上的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
五、青少年網絡成癮對策研究
綜上所述,青少年們“網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責任也并不僅僅在于青少年自身。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青少年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學習與上網的時間,網絡的好處顯而易見。要讓青少年真正從根源上戒除網癮,不能僅僅進行教育和心理疏導,也不能完全依賴醫療機構的努力,更不能靠單純治理網吧,必須進行全社會的綜合治理。